理论前沿: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作者: 时间:2022-08-29 点击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近期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连同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发展脉络、主要内容,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不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

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大势,自觉在历史潮流中认清方位、明确方向,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主动,续写历史新篇,彰显了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部重要著作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等专题分门别类对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战略指引与部署,坚定表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历史自信、历史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更加笃定昂扬。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新时代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顺应世界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普遍愿望,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新作为、新担当。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为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致力于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天下情怀与大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秉持国际主义的崇高追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的鲜明立场,思考把握人类整体的前途和未来,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面对各种单边主义和强权霸凌行径,把握时代潮流的正确方向,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走向民主化。面对逆全球化思潮和世界各地乱局,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倡导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和全球安全共同体。面对“零和博弈”的陈旧逻辑,倡导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疫苗民族主义”,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树立团结抗疫的国际标杆。这些重要理念和举措从根本上回应了世界各国追求发展进步的普遍诉求,彰显了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美好愿景,凝聚了各国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最大公约数。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无比深厚感情和强烈责任感的人民领袖。习近平总书记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展现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以及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怀。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人民开创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这些饱含真情、朴素真切的话语生动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深刻阐明了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在新时代的奋斗进程中,我国脱贫攻坚战能够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能够成功应对,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真诚相信人民、真正依靠人民,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凝聚起澎湃向前、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深刻把握“两个大局”,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面临着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尤其是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深刻把握“两个大局”,深入回答时代之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蕴含了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准确把握和深刻洞悉。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时代之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之问未有穷期,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让党的创新理论持续彰显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要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定力、实践伟力、时代魅力,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进对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认识,从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转自:《光明日报》,作者:郑文涛,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

校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存信路499号| 邮编:674199 版权所有:丽江师范学院 | 行政邮箱: ljszedu@163.com